麻豆自媒体 一区二区_影音先锋成人资源_日韩中文字幕中文有码_午夜片无码区私人影院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yè)動態(tài)

“特殊時期” 幼兒園課程審議的思與行

添加時間:2020-4-21      瀏覽次數(shù):

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假期延長,這給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挑戰(zhàn)。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假期導學以及開學準備工作之外,我們還需要靜下心來,重新審視周圍的世界和自己。每一所幼兒園需要圍繞課程建設與專業(yè)成長組織開展“兩小會三小議”。


“兩小會”:一是園所業(yè)務骨干會議,討論非常時期課程條線的變和應為(特別是審視非常時期園所課程實施方案與落實舉措);二是全體班主任工作會議,調動全體班主任作為班級課程第一責任人的意識擔當,討論假期導學方案的轉型,從前一階段的“活動資源的建議制”轉變?yōu)椤坝變壕蛹乙蝗湛茖W生活作息安排制”(尊重幼兒當下生活的實際情況,參照在園大板塊設計,提供家長和幼兒在家一日生活的科學安排和相關課程建議)。


“三小議”:一是教師在此期間的自我專業(yè)成長的主題討論,如何主動提升自己專業(yè)修為,自助和他助分別應該怎么做(專業(yè)成長向來是需要教師和自己的不足較勁的);二是非常時期級組教研的安排與組織要求,如何確保每一日的課程質量?當下的課程審議如何有效開展?重點在于每周(每日)班級(或級組)課程安排的合理性與家長在家陪伴的要點建議(要兼顧不同家庭的特點,幫扶好特殊家庭);三是當下假期延長時期,家園合作如何實現(xiàn)突破,走向互惠?合作的有效形式與組織方法有哪些?我們堅信:任何一種進步,最終都要靠內生的力量。


疫情防控以來,各地幼兒園陸續(xù)制定并組織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線上導學活動。從最開始簡單地運用各種平臺向家庭推介課程資源,一段時內視頻、美篇“橫飛”……喧鬧過后逐步理性,開始思考學前教育的獨特性,思考在家生活的幼兒和陪伴的家長需要什么?逐步把重點放在家園共育與資源篩選上。


部分幼兒園開始思慮課程的整體規(guī)劃和落實質量,這是了不起的變化——幼兒不管在園所還是在家庭生活,都需要有科學的作息,有高質量游戲相伴,把每一天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趣味橫生——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離不開幼兒園管理者帶領班級教師做好教研審議,保障課程質量。


01

課程設計初的“審議”

——尋找“適宜”的課程 

制定一份適宜的課程計劃很大程度取決于課程設計前的集體審議與價值判斷,這其中關乎到教師對兒童當下生活訊息的調查、內心需求的了解,也關乎到教師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掌握與理解……那審什么?如何審?才能讓課程更加貼近幼兒,讓他們的生活既有趣又有意義。這本身就是學前課程的意義所在“為了生活,通過生活來學習生活”。


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兩步(后面主要以當下假期課程為例):


第一步:價值判斷,明確目標


根據(jù)幼兒教育的特殊性,當下面臨的形勢,幼兒園應該開展怎樣的課程活動?目標是什么?適宜的組織形式又如何?……課程計劃初期,需要園所(級組)通過審議,明確課程的價值定位與發(fā)展目標。課程設計不能光說“我要怎么做”,而是基于幼兒立場說清“為什么這樣做”以及“應達到的預期目標是什么”。
那么,當下各年段幼兒需要什么課程?用何種方式去實施既適合幼兒發(fā)展,又能支持幼兒在家自主開展的活動呢?……圍繞以上問題,幼兒園可以通過網(wǎng)絡討論,明確這個階段家庭生活課程的價值定位與目標。


第二步:甄選素材,明晰策略


明確了課程的目標定位后,在充分考慮各年齡段幼兒的經驗基礎與學習特點的基礎上,要對課程資源、實施策略以及家園互動等進行審議和思考。比如當下幼兒在家生活的課程的設計,更需要教師充分考慮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課程審議時要考慮“家長指導要點和建議”。


1、課程目標。目標是一個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屬,課程是否適宜,目標起著決定性作用。有時我們會迷失在課程的領域目標中,而忽略了課程目標本身的最核心的要素:課程目標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兒現(xiàn)狀的基礎上?是否針對幼兒當下的實際生活與發(fā)展需要?有無兼顧現(xiàn)實需求與長遠發(fā)展?


2、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的設計與選擇是落實課程目標的關鍵。在審議時,我們重點考慮以下幾個要點:是否符合幼兒的興趣和需要;能否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是否支持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并符合其年齡特點;有無兼顧幼兒發(fā)展差異,提供自主發(fā)展的空間。當下幼兒居家生活,還要考慮是否適合幼兒在家自主開展。


3、課程資源。課程的開展離不開資源的挖掘和利用,其中關鍵在于資源是否豐富、適宜,能否在與幼兒的互動中轉化為有益的經驗。面對當下教育主要場所由幼兒園轉移到家庭的狀況,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家庭中是否便于收集此類材料、是否有替代性的材料?家庭環(huán)境是否支持相關課程活動的開展?圍繞家庭存有的資源還可以拓展哪些活動?其他的資源如節(jié)日、季節(jié)等如何巧妙應用?圍繞著這四個問題,幼兒園組可以借助網(wǎng)絡開展教研審議。如幼兒居家生活課程啟動的第二周,正逢元宵節(jié),為了讓幼兒“宅”家也能感受元宵節(jié)的團圓氣氛。我們改變了原有課程,審議并通過了“熱鬧的元宵節(jié)”主題活動,從《打燈籠》和《元宵節(jié)》兩本繪本中選擇了離幼兒經驗比較近的繪本《元宵節(jié)》,摒棄了離幼兒生活經驗比較遠,具有陜北地方特點的《打燈籠》繪本。


4、課程實施。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家長復工后的情況,我們又要思考:哪些活動可以安排在工作日以幼兒自主學習、自主游戲為主;哪些活動可以安排在周末提供親子游戲的指導;哪些活動用圖片呈現(xiàn)或必須用視頻呈現(xiàn);哪些活動適合班本網(wǎng)絡雙向互動?如“我的名字畫”這個活動,教師初始設計是呈現(xiàn)幼兒作品及文字介紹的方式,這不能支持幼兒借形想象能力的發(fā)展。經過審議之后,調整為教師視頻啟發(fā)引導名字想象添畫的方式,再呈現(xiàn)幼兒的作品呈現(xiàn),支持幼兒在教師的循序漸進的指導下對自己的名字展開想象。


02

課程推進中的審議

——追隨幼兒的發(fā)展

網(wǎng)絡課程實施一階段后,需要了解和反饋課程實施情況,做好課程中審議。面對隔離在家的課程主體,實施的情況到底如何?可以怎樣追蹤反饋?誰來反饋呢?


第一步:收集多方信息


1、了解家長,我們這樣做


本次假期課程與平常幼兒園課程在實施方面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從教師為主的引導轉向家長為主的引導,家長引導的質量關乎整個課程實施的效果。因此,在實施一階段后,我們開始對家長實施課程的能力、水平、問題等進行了調查。同時,利用騰訊文檔、金山文檔、級組微信群等方式讓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反饋。


2、了解幼兒,我們這樣做


經驗一:從“隔空對話”中開始……


這是一個很長很長的寒假,幼兒嚷著:“老師,我們想你了……”“老師,你想我嗎?”于是,我們的“隔空對話”——線上家訪開始了。


一是線上家訪,怎么做呢?


做法1:預設簡單小方案。并在教師群交流心得和體會,再審議、修改實施方案。


做法2:預設交流問題。和幼兒聊天,做到提前通知,使家長和幼兒都有充分的時間和心理準備。通過電話或網(wǎng)絡交流,了解幼兒在家生活的情況,關心幼兒的情感需要……從而判斷課程的成效以及后續(xù)跟進的方向。


做法3:時間與分組。把全班幼兒按每組3~4人分組,階段時間內兩位老師對全部幼兒各深度“家訪”一次。當你去做了,你會感受到幼兒和家長是多么渴望這樣可視化、近距離的“交流”。


二是線上家訪后,老師們還可以做什么?


跟進1:觀察幼兒在鏡頭前的行為表現(xiàn),了解幼兒在家的生活狀態(tài)、導學課程的推進成效、家長陪伴的效度等。通過對幼兒的觀察以及互動交流,梳理獲得的信息并加以解讀跟進,比如:作息時間安排、自主生活能力、居家游戲的內容與形式等……有計劃地做好深層次、針對性的跟蹤指導,建立個案或者小組追蹤研究等。


跟進2:了解幼兒當下的需求,熟悉幼兒家庭中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資源,和家長一起,為有需要的家庭量身定做階段性的家庭培養(yǎng)計劃。


經驗二:在“自主評價”中嘗試……


針對大班幼兒自主性較強的年齡特點,每周末預先提供多個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作為“一周活動建議菜單”供幼兒選擇。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從中選擇5~8個活動制定到自己的一周游戲計劃中,其他根據(jù)興趣自由安排。這樣的課程實施方式該怎么評價和反饋呢?


做法1:幼兒來自評幼兒在計劃表上對自己完成的活動一一做好自評,并在父母的陪伴下總結第一周的游戲小經驗,從而在制定第二周計劃時能量力而行。這一段宅家時光,提升了親子互動的品質,豐富多彩的家庭活動讓幼兒感受到了被親情包圍的溫暖。


做法2:“日記本”承載成長信息鼓勵家長為孩子準備一本日記本,支持孩子自己學做每日生活的計劃安排表,記錄自己每天在家生活的心情、故事、內心的秘密等。家長可以在陪伴的過程中,試著去觀察孩子,讀懂孩子,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用照片或者視頻保存,也可以在日記本上同步用樸實的文字記錄自己的陪伴心得。一段時間后,可以和孩子重溫前一段生活的瞬間,也可以把日記本的秘密發(fā)送給老師,一起更好地“看見并讀懂”孩子。


第二步:審議和調整


做法1:設分層教研架構行政大教研和級組小教研,各有側重開展立體教研。


做法2:抓準核心問題


年級組利用騰訊文檔等形式調查各班級階段課程前一階段實施的經驗及問題。在初步診斷的基礎上,組織年級組網(wǎng)絡教研活動,主要包括:課程實施回顧、典型經驗分享,剖析關鍵問題,明確下一階段課程實施的內容與組織策略,并重點指導“薄弱”班級后續(xù)課程的推進。


做法3:靈活過程審議機制


根據(jù)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大家的需求,通過定期和不定期兩種形式開展教研。主要是借助教研診斷真問題,滿足一線教師的真需要,從而確保課程實施過程質量。


做法4:人人都是主持人


充分發(fā)揮每一位教師的能動性,鼓勵每一位教師都嘗試去體驗教研主持人角色。借助這樣的舞臺,提高每一位一線教師的課程領導力,核心在于價值判斷與統(tǒng)籌協(xié)調。年級組長和級組內骨干教師做好方向把握和幕后支持。


03

課程實施后的“審議”

——“看見”幼兒的成長

課程實施一段時間,需要我們動態(tài)評估與審視:這一階段課程實施的質量如何?有沒有為幼兒提供有益的學習經驗,并符合其發(fā)展需要?……這些問題的回答,需要借助審議,讓幼兒一段時間的變化與成長看得見!


第一步:收集成長信息


評估需要“實證”,實證來源的主要對象就是幼兒。應盡可能地去搜集日常游戲和生活的觀察視頻或照片、幼兒的作品、日記本以及家長、同伴、教師對之了解的相關信息等。盡可能多地去匯集每一位幼兒在課程生活中的成長信息。


第二步:評估三大要素


1、對幼兒發(fā)展的審議


聚焦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與發(fā)展變化,借助觀察、談話、作品分析以及家園互動等手段去分析解讀幼兒,了解每一位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更要關注其發(fā)展的特點、速度與傾向等。以此作為后續(xù)課程完善與推進的依據(jù),以支持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都能獲得更大的發(fā)展可能。


2、對教師專業(yè)的審議


通過對幼兒發(fā)展狀況的分析和追蹤,要審視教師的核心專業(yè)能力,主要包括:對班級幼兒的了解與理解能力、課程設計能力、活動組織能力以及家園合作能力等(這段非常時期對家園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級組或者班組可以通過對班級實施的課程活動案例進行取樣剖析,借助教研現(xiàn)場對話、行為模擬等診斷教師的教育行為,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具體指導,有效促進不同層面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提升。


3、對課程實施的審議


立足于幼兒的發(fā)展情況對階段課程進行全面、細微的評估,主要包括:課程設計的目標是否真正考慮了幼兒的經驗基礎與發(fā)展需求;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安排、組織實施的策略、相關的資源與環(huán)境等能否讓幼兒有學習的熱情;課程內容與要求是否考慮到不同家庭的特殊性、不同幼兒的差異性等。


課程審議是幼兒課程質量保障的關鍵,同時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通道與見證。如何做好課程審議工作,這是一個長期的命題,也是當下非常時期面臨的挑戰(zhàn)。但不管在何階段都需要我們做到:把兒童裝在心中,把《指南》落地于行動中,沿著尋找課程的生機與溫度而努力。如此,質量不再只是一個努力向上的詞匯,而是一個個鮮活的成長故事。


課程的起點是人,終點是人的幸福,而過程則是生命的幸福成長!

課程審議就是要回歸教育的本質,回歸兒童立場。懷揣教育夢想與質量訴求,

讓課程重視幼兒的現(xiàn)實與精神生活,照亮他們的心靈,

讓其中每一個人的日子都“快活”起來。


本文來源:東方娃娃《保育與教育》第三期,作者系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徐志國,常州市三井中心幼兒園  卞慧,常州市新北區(qū)奔牛實驗幼兒園 周麗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小編刪除!